蕭繹(508年9月16日―555年1月27日),即梁元帝(552年―554年在位),字世誠,小字七符,自號金樓子,南蘭陵(今江蘇常州)人。南北朝時期南朝梁皇帝。梁武帝蕭衍第七子,梁簡文帝蕭綱之弟,母為阮令嬴。
蕭繹早年封湘東王,因病導致一眼失明。526年出任荊州刺史、使持節、都督九州諸軍事、鎮西將軍。侯景之亂時,梁武帝遣人至荊州宣讀密詔,授蕭繹為侍中、假黃鉞、大都督中外諸軍事、司徒,承制行事。武帝餓死台城後,蕭繹首先發兵攻滅自己的侄兒、河東王蕭譽與兄長、邵陵王蕭綸,並擊退襄陽都督蕭詧的來犯;之後再命王僧辯率軍東下消滅侯景。552年侯景死後,蕭繹拒絕返回建康的建議,於江陵即帝位。
蕭繹即帝位之後,派兵往益州消滅擅自稱帝的弟弟、武陵王蕭紀,同時也請求西魏出兵。此舉給了西魏可趁之機,益州因此淪落敵手。554年,蕭繹給西魏宇文泰寫信,要求按照舊圖重新劃定疆界,言辭又極為傲慢。宇文泰大為不滿,命令常山公于謹、大將軍楊忠等率軍五萬進攻江陵。蕭繹戰敗投降,不久為蕭詧以土袋悶死,江陵“闔城老幼被虜入關”,後葬於潁陵。
蕭繹是一個愛好讀書與喜好文學的君主,“四十六歲,自聚書來四十年,得書八萬卷”,自稱“韜於文士,愧於武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