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 观 探 市□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●花椒主产区甘肃因倒春寒和干旱严重减产,影响全国供需平衡,带动四川等地花椒同步涨价 ●截至2024年,全国花椒库存36万吨,而全国每年所需不过40万吨左右,花椒价格上涨的可持续性并不强 ●花椒种植周期长、投入大,应理性看待涨价,建议适时出货变现,不宜盲目扩大种植规模 “今天不买,明天会更贵。”在成都市人民公园附近菜市场卖了10多年花椒的赵洁难得这么有底气。 她的底气,来自上游客商不断传来的涨价信息。自7月下旬花椒开采以来,半个月内,川内青花椒(鲜果)从5元/斤涨到了8元/斤,红花椒(鲜果)从7元/斤涨到了12元/斤。当下全省青花椒和红花椒的均价,都较去年同期上涨50%以上,且涨势仍在持续。 过去十年价格总体下滑,今年花椒为何突然翻身了?“这一天迟早要来的” “没想到的事。”幺麻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跃军说,今年以来,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去年同期,花椒成了为数不多的“逆行者”。 花椒价格为何会涨起来?“主产区减产了。”省花椒产业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王明珏说,甘肃的花椒减产,直接改变了今年全国红花椒的供需平衡。 在全国花椒种植版图上,川陕甘云四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总量的七成左右。其中,四川种植面积570万亩、干花椒产量19万吨左右,居全国首位。甘肃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四川,且以红花椒为主。但今年春天,甘肃花椒主产区天水、陇南等地先后遭遇倒春寒和干旱,严重影响了产量,乃至局部绝收。 “甘肃省花椒栽培面积达510万亩,足以改变全国花椒供需关系。”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指出,在甘肃红花椒确认减产前,四川、重庆等地上市较早的藤椒价格波动不大。但甘肃红花椒确定减产后,带动了正在采收的青花椒同步涨价。 常年在甘肃、四川等地从事花椒贸易的成都商人周全说,由于甘肃产区减产严重,近期大部分同行涌入四川的汶川、汉源等红花椒产区,“这些地方的花椒一天一个价。” 其实,减产的不只是甘肃。2014年开始,全国花椒种植面积和产量走上了一条抛物线。当年,四川花椒种植面积只有300万亩左右,略高于当下的一半。 据中国林业相关统计数据,2014—2019年,全国花椒以每年超百万亩幅度增长。2019年,全国花椒种植面积2654.22万亩,达到顶峰,当年产量57.4万吨。但今年,全国花椒种植面积只剩下2000万亩左右,预计产量46万吨。6年间,全国花椒种植面积减少超650万亩。但由于新种植的花椒陆续开始结果、进入丰产等原因,全国的花椒价格在过去十年总体下滑。2019年之后更是坐上了“滑梯”,使得农户加大了种植面积的调减幅度。 “这一天迟早要来的。”周全认为,今年甘肃产区的减产,只是加速了涨价潮的到来。库存居高位,价格难持续上涨 “上游客商不断上涨出货价,再这样下去,麻辣豆腐、水煮肉片都得涨价。”赵洁说,按照5斤红花椒鲜果晒成1斤干果计算。目前,成都市场上的干红花椒每斤成本已超60元,比去年同期贵了20多元。 这轮花椒涨价潮何时结束?“过一段时间才看得出来。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当下花椒涨价,一定程度上让椒农和客商选择了等待。王明珏等人呼吁,应趁当下较好行情适时出手,“尽量别观望,货物换成真金白银比较实在。” 但在当下市场背景下,不少椒农已经打算来年扩大种植规模。凉山州金阳县椒农莫日子哈说,他打算来年多流转些土地,全部种上花椒。 “作为农产品,花椒的价格受市场供需关系、种植采收成本、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,在不同周期内有一定波动是正常现象。”省花椒产业发展促进会相关负责人提醒,对于当下的涨价潮,椒农应理性看待。因为花椒种植是典型的“周期长、投入大、成本高”,新栽植的花椒苗一般要5年才能丰产。而从植苗到丰产,每亩投入至少5000元。由于暂时还未实现采收阶段机械化,每亩丰产期的花椒采收成本动辄数千元。 此外,从供需情况来看,受此前多种因素影响,全国花椒的库存还处于高位。中国林业年鉴等资料显示,截至2024年,全国花椒库存还有36万吨,而全国每年所需不过40万吨左右。因此,在高库存的背景下,花椒价格上涨的可持续性并不强。
今年为何“椒贵”